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_第132章 第 132 章 李杜见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第 132 章 李杜见面(5/6)

看了一眼扯着沈初走在前面的李白,言简意赅:“只是诗风不和,性子不同罢了。”

王维与李白像一组对照组。王维的出身是李白一生都求不到的东西,李白的洒脱放纵也是王维做不到的事情。

一个是出身太原王氏却父亲早亡家庭困难的状元郎,早早便要入仕担起教养弟妹的重任,平生所求也只是安康二字;一个是出身连科举都不能考却年幼又富贵的商人之子,为了入世奔波数年,想要报国却无路可走,只能做一个逍遥客奔波于山水之间,王维和李白,就像他们彼此的诗风一样,一个太平稳,一个太激昂。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园子中央,园子中央搭建了一座两丈高的高台,周围摆放着数十张桌案,桌案上则搁置着白纸和笔墨。

有一部分桌案旁已经围了文人,他们

表情激动着口灿莲花,讨论着政事,讨论着诗词,讨论着边关的战事,时不时有人说到趣事,就会惹得周遭其余人一阵放松的大笑。

李白最爱这种热闹,他如鱼入江河,迅速便与身边人攀谈上了。

不一会,李白又从人群中折返,拉着李长安一行人便往前走:“他们说那台子上在论诗,咱们也去瞧瞧,说不准便有好诗出世!”

一行人便从人群中挤到了高台下面,台上正有一个青年正在念诗。

“此诗名为《望岳》,是我前几年登泰山时所作。”

青年身穿一身锦袍,远远看不清脸,他的声音清朗激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台上台下之人纷纷屏息凝气,能到此处来的人肚子里都有墨水,自然能听出这首诗的绝妙来。

“好!”

一诗念罢,李白便率先鼓起掌来,看向台上青年的眼神中满是欣赏。

众人这才纷纷如梦初醒,鼓起掌,一时间掌声雷动。

青年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匆匆道了谢,提起笔墨留下了他的这首诗,便迅速下了台。

李白拉着李长安往青年下台的方向走,一边挤一边道:“李二十九,咱们快去找此人,我喜欢他的诗,我要与他结友!”

“在那边呢。”李长安常年练箭,眼尖,一下子就在人群中找到了目标,反过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