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十数字)。哦,不对,她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刘惠。
曾经刘氏在大户人家做仆人,少爷教过她写数字以及自己的名字。——这段有故事,后面再讲。单看刘氏二十岁嫁给徐二叔,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六七岁嫁人,二十岁才出嫁,其中必有隐情。
徐蓉道:“我可以教他算术。”
在说这句话时,她甚至已经想好如何教——摆小木棍。
刘氏道:“你忘了,你小时候数数都是我教的。”
小孩子先学从1数到100,刘氏教过徐玉蓉,也教过徐玉文。
“我说的是算术,不是数数。”
“算术我也教过,你忘了?”
刘氏虽然是文盲,但是简单加减乘除还是会的。比如一个竹篮能卖二十文,三个竹篮能卖六十文。如果想有二百文钱,要卖几个竹篮?徐玉文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小时,回答说:要卖十个。
“好吧。”徐蓉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教。总不能教他播音发声、作品朗诵吧。
刘氏道:“之前我问过大伯,徐玉聪在上河村私塾,一年六两银子学费……”
说到这,她停顿一下。她自己也觉得一年六两银子太贵。
“当年你爹给老三取名‘玉文’,就是希望将来他能读书。咱们家造纸,就是造给那些读书人的。可是我们做了那么多纸,家里却没有一个读书人。”
如果徐二叔没死,他会拼尽全力供老三上学。不求他能考到多高功名,只要能考上个秀才,他们家就改变泥腿子地位,成为有文化的人家。
这个时代尚文,科举制度兴盛,普通百姓想要改变命运,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徐蓉隐约听出她话中意思,说道:“这批纸做出来,大约能卖六两银子。全部都拿去给玉文上学?”
她心道:你当家时,怎么不送玉文上学?轮到我当家,你要送他上学!
刘氏道:“学费不用一次交。大伯说他们学费交两季,现在春季已经过去,如果秋季入学,只用交半年学费就行。”
徐蓉没有马上拒绝或答应。读书的确是好事,就算考不上功名,学点道理也是好的。原主徐玉蓉就是从小不读书,同时也缺乏爹娘管教,自由生长变成个野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