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2章 先民的扩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先民的扩张(2/3)

,以便能够不断抵抗周围的戎狄。中国西部荒野的移民们,过着所有处于同样位置的殖民者一样粗糙的生活。他们开辟耕地的顽强决心,不仅损害了在梯田毗邻地区放牧的半游牧部落,也让他们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古代史书记载,他们曾一度在野蛮人的猛烈攻击面前被迫撤退,然后,再一次从黄土高原下来,迁往渭河流域,“将士扶老携幼”。

作为边境的保卫者和高原的开拓者,周人的首领们在他们严酷的工作中习惯了战争的艰辛困苦。公元前11世纪中叶,他们中的一位(史称“武王”)得益于商纣王的威信扫地,纣王因为残暴和荒淫受到百姓的憎恨。武王领导了一次反叛,大败纣王的大军。纣王逃回王宫,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自杀了:“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1]武王高奏凯歌,进入都城。“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2]

这次胜利,是边境居民及西部高原流域的粗野拓荒者对骄奢淫逸的宫廷和中原富足的耕种者的胜利。周人就这样登上了王座,他们拥有足够的智慧在地处高原的渭河流域坚持了几近300年的时间,他们把自己的力量归功于这里的地理位置,从那里,他们可以俯瞰中原。这个时期的艺术(公元前11世纪及公元前7世纪),以比前一时期风格更粗糙的青铜器为特征,最近,瑞典考古学家高本汉[3]对这一点做出了无可怀疑的鉴定。这些青铜器带有线条的韵律,是一种简朴、有时笨重的几何图案[4]。如果这些迹象靠得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最初的周代统治者们的物质文明,似乎标志着某种回归,从商代那些奢华而炫目的艺术创造中向简朴粗拙回归。

一次灾难终结了周人的势力。公元前771年,他们的都城遭到了西部犬戎的突袭和劫掠。在行军中,王朝放弃了他们的驻地,退守到中原门户洛阳地区,这是那个时期中原的中心。他们发现那里要安全得多,但是,他们很快就丢掉了自己的战士品格,国王们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实权落入了封建诸侯之手。

【注释】

[1]《史记·殷本纪》卷三。

[2]《史记·周本纪》卷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