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的首领,因而承认了中原的宗主权。他们沿着鄂尔多斯河套的边境建立了同盟国,守卫着中国的长城和黄河的那一部分。只要汉人能够维持他们的霸权,这些匈奴同盟者就一直保持着对汉人的忠诚,而这种霸权保持了200余年。到光武帝死的时候,汉人的霸权就这样在远东恢复了。他的霸业留给了他的儿子明帝(公元57年——75年),才通过在中亚的保护国而得以完成。在他的统治时期,汉人一直在努力最终解决塔里木盆地的问题。
像中亚的其他地方一样,塔里木盆地也是一个内陆水系地区。从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奔流而下的水道,大多数在汇入塔里木主河道之前就逐渐消失了,而塔里木河,当它自己消失在罗布泊的盐碱沼泽里的时候,也几乎干涸了。但塔里木盆地却主要由一片堪与华北黄土相媲美的富饶土地所组成,因此,在那片可以灌溉的土地上,农业耕作者和果园栽培者可以不费力气地得到丰厚的回报。事实上,这跟尼罗河或幼发拉底河在干涸的过程中流经美索不达米亚的情形是一样的。从塔里木河两岸向后,生活的富庶程度缓慢衰退,只有沿着环绕塔里木盆地的两个半圆形山脉才能维持生存;北边有天山拱卫,南边被帕米尔高原和阿尔金山所环抱。那里,山坡上依然有活水向下流淌,一串绿洲形成了农业耕作最后的庇护所。这些绿洲,在东边跟罗布泊以西的疏勒(喀什噶尔)遥遥相对;在北边————从疏勒往东————是龟兹(库车)和焉耆,吐鲁番就是由此向东北方向延伸;在南边————又是从疏勒开始————是莎车、于阗(和田)、尼雅和米兰,最后一块绿洲靠近罗布泊。
这些绿洲的主要意义就潜藏在这样一个事实中:它们组成了沙漠商队的两条主要路线,一端是中国,另一端则是印度、波斯和地中海世界。它们是远东和西方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此外,这些绿洲一直被精耕细作,灌溉作业把它们变成了花园之城,这里盛产玉米、小麦、甜瓜、西瓜、苹果、杏子、石榴和葡萄。在这些绿洲上耕耘劳作的农民,不同于他们周围的阿尔泰游牧民(尽管他们眼下都说突厥语),反而更像西亚的农业人口。即使在今天,他们的身体外貌也不是蒙古人的,而是非常类似于高加索人的伊朗变种。探险家李默德[1]描述他们有着“浓密的黑色头发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