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这些局部的成功,但在汉代中国,佛教并没有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在一开始它因为跟道教的混淆而受益,但道教徒们很快就醒悟过来,公开揭发这一根本性的错误,怀着压制不住的宗派敌意,他们对佛教僧徒穷追猛打。至于儒家知识分子,他们明确宣布了对这个“外来宗教”的最终判决:佛教徒的落发出家是反社会的,因为这种修行方式摧毁了家庭生活,危害到了祖先崇拜,而佛教僧侣则自私地专注于自己的个人拯救,对国家的命运表现得漠不关心。这只是争吵的开始,它一直持续到了现代。千百年来,儒家学者和佛教徒一直在拿着不对等的武器互相战斗,因为儒教————在这个词的最宽泛的意义上————所要维护的是官方的国家学说,而佛教,即使是在本人好佛的皇帝的统治之下,也只能代表非官方的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不管它在宗教盛行的年代传播得如何广泛,但对中国人的家庭和中国人的国家来说,它始终是外来的东西。
在汉朝的统治之下,佛教尽管从未受到过迫害,但它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却并不比基督教在图拉真和奥勒留时代的罗马帝国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