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13章 三国鼎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三国鼎立(1/6)

就在黄巾军的农民起义让各地成为一片废墟的同时,朝廷里的宦党依然在继续控制着一大群漠不关心的摄政者和儿皇帝。公元189年,几位怒不可遏的官员计划对朝廷宦官来一次彻底的剿杀,但那位被他们召来帮忙的董卓将军,却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这是一个军阀混战即将爆发的信号,因为,为抗击黄巾军而征募的地方民兵已经导致了地方武装的形成,他们只忠诚于自己的指挥官。就在董卓自命为皇城主人的同时,其他的地方将领也攫取了各地方的权力。董卓这个粗鄙而残忍的沙场老兵,证明自己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这种无政府状态。190年,董卓决定把自己的老巢迁到长安,于是一把火烧掉了洛阳的皇宫,放纵自己的士兵把这座都城洗劫一空。就这样,汉王朝200余年积聚起来的艺术珍宝被毁于旦夕之间。董卓的暴政以及他的嗜血脾气的突然发作终于让他自己的将领们离他渐行渐远,他们刺杀了他,把他赤条条的尸体扔给了百姓。(他是个大块头,肥胖臃肿,人们把灯芯草插入他的肚脐眼,然后点亮,一连烧了好几天。)

这些事件过后,紧接着的,是一个比此前更加糟糕的动乱时期。

匈奴人利用中原的内乱,重新开始了他们的劫掠。关于这些袭击,被匈奴人虏获的女诗人蔡琰在她的《悲愤诗》中留下了这样锥心刺骨的一幕: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

与此同时,朝廷里的不同派系依然在为争权夺利而打得不可开交,直到196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曹操的军事将领率领他的人马到达洛阳城,在那里,他自命为帝国的保护者,而年轻的皇帝则成了他手中的傀儡,就像早些时候在董卓手里一样。

与不久前被推翻的那位草莽武夫大异其趣,曹操具备一个领袖所必需的素质。他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和严格的纪律执行者,固然不择手段,并惯于残忍,但在政治上却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