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14章 大入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大入侵(2/6)

而走。这种持续不断的旋转木马起到了严密封锁的效果,长安城被饥荒所迫,不得不开门投降(316年12月)。汉王刘聪再一次登上了他的王座,接受晋朝皇帝作为他的俘虏,“使帝行酒洗爵”[2]。然后,有一天,当另一位晋朝俘虏被这悲伤的一幕所触动而痛哭流涕的时候,被激怒的匈奴王下令处死了这位不幸的囚犯。

经过这一连串的灾难之后,晋代王朝把整个北方丢给了入侵者,避难到了长江以南,建都南京(317年)。将近300年的时间里(317——589年),他们在南方支撑了一个无论就其缺陷还是就其荒谬的生命力而言都足以与拜占庭相比肩的帝国。南京取代了长安和洛阳,而在罗马世界,拜占庭以同样的方式取代了罗马和米兰。

在同一时期的北方,突厥-蒙古人的游牧部落,在短命霸主的持续颠覆中你争我夺,互相消灭。刘聪死后,他的家族被他从前的一位将领、另一位匈奴首领石勒所推翻(329年)。这位目不识丁的匈奴人,倒是被教化得足以欣赏别人向他讲解的中文典籍,但他的继任者们却把他们与生俱来的蛮性与衰落文明的全部恶行结合在了一起。石勒的侄子石虎(334年——349年在位),是个骄奢淫逸的恶棍,他的儿子曾试图行刺他(但被父亲及时地处死了)。这位鞑靼的蓝胡子[3]总是把他最漂亮的嫔妃做成烤肉,端上餐桌:“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4]这种在蛮人当中并不罕见的性格反差,因为他们与文明的初次接触而愈加扭曲,但通过圣人的训诫也能够得以矫正,石虎就是佛教最热心的保护者之一。

事实上必须承认,佛教的发展壮大正是蛮族入侵的结果。在野性盛行的时代,那些饱受精神折磨的人自然而然地要求助于佛教所施与的精神慰藉。此外,像匈奴人这样粗野的蛮人,对这种宗教,不可能有像儒家知识分子那样固执的偏见。尽管有儒士们的反对,石虎还是发布了一道诏令,正式许可佛教僧徒传教。鼎鼎大名的苻坚(357年——385年在位),是另一位一度控制整个华北的蛮族国王,他也采取了同样的姿态。而且,时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这一次的情形,不再是部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