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他赋予拓跋家族的严刑峻法以人性,砍头的刑罚被监禁所取代。佛家怜悯众生的精神,导致了对用动物祭祀天地祖宗鬼神的禁止,或者至少是大幅度减少。公元494年,他把首都从平城(山西的最北端)迁到了洛阳————古代的东都,并令自己的官员使用汉语、穿着汉服,以此完成了拓跋魏的汉化。
从515年到528年,拓跋魏被胡太后所统治。这位老蛮族首领的女继承人,是本朝一位了不起的统治者。她是一个精力充沛、肆无忌惮的女人,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什么事情都干得出。胡太后害怕一位从前的竞争对手,逼她皈依佛门,最后干脆杀了她。同样,她还下令处死了那些不再讨她喜欢的情人。528年,她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越来越厌烦她的情人们的监护,而对此愤愤不平的政府官员们开始揭竿而起。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这位残忍无情的女王剪掉了自己的青发,立誓为尼,但起义者们把她从尼姑庵里拖了出来,扔进了黄河。胡太后尽管作恶多端,但她像前面几位国王一样,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鼎鼎大名的龙门石窟,其部分建筑要归功于她,正是她派出了朝圣者宋云去印度学佛(518年——521年)。
流血的时代常常也是信仰的时代。中国最伟大的宗教雕塑————山西北部的云冈石窟(452年——512年)和洛阳附近龙门石窟(自494年起)的那些佛像,就要归功于拓跋魏。
北魏的雕塑,被称为罗马式和哥特式雕塑的远东版本,这二者要到600年和800年之后才在欧洲发展成型。它们的————中国的希腊-佛教风格,和欧洲的高卢-罗马风格————是相似的。正像哥特式或罗马式塑像作者使希腊-罗马造型艺术的传统适应于纯粹的精神目的一样,北魏时期的艺术也借助了犍陀罗的装饰技法和阿波罗样的面貌特征,目的仅仅在于更完美地表现佛教的纯精神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古典原型(当时尚未彻底消失),衣饰(当时尚未程式化为大角褶或小圆波),以及面貌特征的人性化魅力(当时并没有几乎完全消瘦)————所有这些都从属于玄学思想。这里只留有虔诚、热情和纯粹信仰的诉说。云冈石窟中的某尊佛像就是一种人格化了的冥想。另一尊云冈佛像,带有一丝动人的微笑,就像兰斯的天使那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