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他们的妻女为奴。软弱无助的高宗皇帝知道受害人是无辜的,但他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据说,悔恨和同情损害了他的健康。中国的编年史家讲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那些日子:“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鸣鹤请刺头出血,可愈。天后在帘中,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鸣鹤叩头请命。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百会、脑户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后举手加额曰:‘天赐也!’自负彩百匹以赐鸣鹤。”[2]然而,一个月之后,人们听说皇帝突然病重,在无人目击的情况下死去(683年12月27日)。武则天以儿子的名义,继续保持着对帝国的绝对控制,长达22年之久(683——705)。
尽管武则天的所作所为肆无忌惮,但她也是个才能出众的女人,在管理国事上比她那位不幸的丈夫更圆熟老练。尽管在后宫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剧,但大唐帝国的行政机器,依然在她的积极操纵下继续运转,久经沙场的将领们几乎在到处阻击野蛮人。正是在她的治下,中国人在塔里木盆地重新建立了“安西四镇”:龟兹、疏勒、焉耆和于阗(692年)。就大唐与蒙古突厥人的关系而言,她并不怎么成功,几乎没有哪一年突厥人没有突袭、劫掠甘肃、陕西、山西与河北的边境。阙特勤碑文记述道:“那时候,奴仆们自己拥有了奴仆。”
在国内事务上,武则天克服了所有障碍。每个人都在这个不屈不挠的女人的钢铁意志面前退避三舍。她的胆子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684年,她索性废黜了自己的儿子————年轻的中宗皇帝,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正式称“帝”(690年)。皇族子弟耻于被一个从前的嫔妃所统治,在诗人骆宾王的一篇檄文的激励下,他们采取了行动,实施了一场流产的反叛。他们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了,人们砍下他们的脑袋送给这位女皇。与此同时,武则天认识到,有必要与蒙古的突厥人握手言和,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来对付她的敌人。她派出了一位特使去见突厥人的可汗默啜,请求把他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侄子。这个突厥人不屑一顾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并不打算把女儿嫁给一个篡位者的侄子,而是想嫁给那位被废黜的皇上。他自封为朝廷里各派别之间的调停者,声称自己是正统的拥护者,威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