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24章 中国思想的结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中国思想的结晶(3/10)

古老的儒教也被宋代的经院哲学家们冠以类似的一元论。这场伟大的哲学运动,是由开封时期的一位作家周敦颐(1017——1073)发起的,当时,开封城依然是帝国的首都。周敦颐是个为了思考命运而解甲退役的军人。正如这位哲学家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那样,其人有着高贵的品格,他曾在一篇显而易见的寓言中描述过自己的理想,这就是题为《爱莲说》的名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正是周敦颐,给儒学引入了第一法则的观念,他使用了古代术语“太极”来表示这个观念,这个术语字面的意思是“至高至大的界限”,像老子和庄子的“道”一样,也被认为是原初的统一。然而,周敦颐乃是仿效新道教的榜样,从纯粹的宇宙进化方面而不是从形而上学方面来设想这一原初本质。它类似于那种被称为“星云”的无限稀薄、无穷扩散的物质;它是一种尘埃,当它服从于自然法则的内在作用的时候,就变得组织化了,并通过进化的过程产生整个宇宙。

与周敦颐同时期的邵雍(1011——1077),也发展出了类似的观念。周敦颐是一位形而上学的数学家,被称为“中国的斯宾诺莎[3]”。而邵雍则是个无拘无束的梦想家,他留下了许多可以跟魏尔伦相媲美[4]的诗篇:

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

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

邵雍生活在开封城郊,住着一间不能遮风避雨的陋舍,“寒不炉,暑不扇”[5]。他给这间茅屋取了个诗意的名字:“安乐窝”。他拒绝所有的官方聘请,乐于在他的茅舍里招待当时的名流显要,这些人当中包括历史学家和朝廷重臣司马光,在对朝中的纷乱生活感到厌倦的时候,司马光总是去他那儿,寻找片刻的平静。

邵雍的学说是纯粹的一元论:

人与天地万物为一,因为宇宙的法则是唯一的。这就是天地的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