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野蛮民族,他们对征服中国的态度,有点类似于印第安苏人部落对北美农庄的袭扰。他们只懂得游牧的生活方式,对于在大城市中生活需要什么,对于如何利用它巩固自己的征服,他们全无概念。他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把那些日后将成为自己财产的东西保全下来有着怎样的优势。北京平原上富庶的农业土地,把财富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但他们摧毁了那里的一切,这并非出于邪恶,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成吉思汗的个人品格与蒙古大军的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反差。根据可资利用的最可靠的证据,这位蒙古征服者似乎一直是位明君:冷静稳健,富于克制力和良好的判断力,在公平和道德上考虑周全,是一个能够公正对待勇敢敌人的人,但他痛恨叛国者。然而,他并没有远离原始的野性,除了普遍的恐怖之外,想不到借助任何其他手段来制伏被征服的民族。对他来说,就像对他所有的追随者一样,人命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像北方大草原上所有的游牧民一样,他对定居民族也一无所知————诸如城市生活、土地耕作之类的习惯————事实上,对藏在他土生土长的大草原的地平线后面的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在这些局限性之内(这都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造成的),他是个天生的组织者,乐于听取文明人的忠告,由于智力超群,他拥有文明的天性。
在攻陷北京(中都)时所抓获的战俘中,成吉思汗挑出了一位名叫耶律楚材的杰出人物,此人是契丹王室的后裔,这些鞑靼人一百年前统治着北京,几乎完全汉化了。像许多契丹人一样,耶律楚材对汉文化也有透彻的了解。他还是个政治家,在金国的政府部门担任过重要职位。耶律楚材的仪表给成吉思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身长八尺,美髯宏声。”[1]成吉思汗问他,既然金国的创立者们曾经灭掉了从前的契丹国,他又为何如此长时间地为金国效力,并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道:“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位蒙古征服者很赏识这种对王朝的忠诚,哪怕是在敌人当中,这个答复让他格外喜欢。他把耶律楚材收归到自己的帐下,很快就让他成为最受敬重的顾问之一。耶律楚材为了一些良好的目的而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当蒙古的首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