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大胆商人(马可·波罗是他们的样板)同时代的几位天主教传教士也开始到达蒙古人的中国。1289年,教皇尼古拉四世(他最近从拉班·扫马那里得知在蒙古帝国有许多基督徒老乡)派遣圣方济各会修士孟德高维诺[3]前往远东。孟德高维诺先是在波斯的蒙古汗国、然后又在印度逗留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乘船前往中国,忽必烈的孙子和继任者铁穆耳(1294——1307年在位)欢迎了他。孟德高维诺在北京建起了两座教堂,这部分得归功于意大利商人彼得鲁斯的慷慨,一路上是他陪伴在孟德高维诺的身边。几年之内,他为“一万余名鞑靼人”施过洗,并开始把赞美诗翻译成一种鞑靼方言。汪古王子乔治在那之前一直是个景教徒,通过他皈依了天主教;乔治的幼子也是由孟德高维诺施洗的。
1307年,教皇任命孟德高维诺为汗八里(大都,今天的北京)大主教。1313年,三位圣方济各会士到达北京,他们将成为孟德高维诺的副主教;他们当中的一位————杰拉德————后来成了泉州的主教,一位富有的美洲人在泉州城建起了一座教堂。泉州城的第三任主教、裴路加的安得烈,在落款日期为1326年1月的一封信里写道:大可汗给了他一笔退休金,共100个金弗罗林;还说他在泉州城附近为22位修道士建起了一座修道院,他的时间分别花在了自己的教堂和他的山林修道院里。
继孟德高维诺和安得烈之后,最著名的天主教传教士就是圣方济各会士和德里了。和德里于1312至1318年间从威尼斯乘船出发,横穿波斯的蒙古汗国,在印度结束了自己的旅程,大约于1324年或1325年在广州登岸,他把广州称做辛迦兰(scan)。在自己的旅行记中,他谈到了这座城市的人口密度,这一地区的财富,粮食的充足与廉价,居民的勤劳品格(他们是天生的商人和丝绸工匠),以及老百姓所崇拜的大量神。他对泉州也同样有兴趣,这个城市“有罗马城的两倍大”,在那里,他受到了圣方济各会的弟兄们的接待,有机会对那里的大教堂和山林修道院表示赞美。杭州城甚至赢得了他更大的赞美,据他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位于湖泊之间,有像威尼斯那样的运河与泻湖”。说到诸多不同的成分————汉人、蒙古人、佛教徒、景教徒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