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建康城,已经很热闹了。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产业定位不准确”。
“啊!”接着,小丫头捂着头。
徐素有些奇怪的看着李荩忱。
“陛下,账目清楚,并无差错。”徐素唤了一声。
“小题大做。”跟在李荩忱身边、哈欠连天的尉迟贞,此时径直补充道,一本正经。
想要了解一片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怎么样,钱财和货物的流动又如何,用肉眼看外面的景象自然是看不出来的,只要扫一眼账本,心里就有点儿数了。
这茶楼算是秦淮两岸比较典型的产业了,楼下有说评书的并且提供茶水食物,楼上则兼有雅间和住宿,另外在楼外临近秦淮的一侧还有一条画舫,画舫自然不用说,上面就是男人们觉得喝茶喝的无聊了,就去喝酒的地方,酒当然是花酒。
术业有专攻,一个茶楼想要吸引顾客,肯定不能因为这里还有住宿提供,因为前来品茶的顾客,或是为了一盏清茶而来的高雅人士,或是为了听评书而来的市井小民,他们的兴趣点显然不在于住在此处,而且其中很多人也很难承担画舫上的高额消费。
只可惜一轮又一轮的文字狱下来,就算是有思想的人,也只能让自己变成麻木的傀儡。
一来李荩忱可以借助此了解现在秦淮河上经济的发展情况。
更何况有李荩忱在背后掌控,翻车的可能本来就不大。
“无错就好。”李荩忱起身,“走吧,咱们再找一家货铺看看。”
因此徐素默默地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方才向李荩忱汇报。
未来的路在何方,是社会上的精英群体带着普罗大众一起决定、一起选择的。
至于这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李荩忱不知道。整个社会的发展,李荩忱并不会插手太多。
自从上楼之后,李荩忱就一直凭窗凝望,时而露出笑容,时而眉头紧锁。大家都知道陛下这是在思考,自然不去打扰。
在李荩忱看来,这也是封建社会总是会演变为踽踽不前的原因之一。皇帝一言九鼎,而皇帝又不想要改变现状,下面的人自然也只能听之信之,没有人愿意,更没有人有胆量去发出别样的声音。
所以李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