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支持有脱不开的关系,不然的话南下的汉人恐怕都要先和本地的土著闹出来不知道多少冲突矛盾。
急速的扩张背后往往代表着无数的隐患,李荩忱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外线战事结束之后,李荩忱第一时间推动的就是外廷和内府的监察行动,有些人尸位素餐这么多年,也应该换一换了。
不然……朝廷岂不是取代老百姓变成了冤大头?
内部的那些矛盾斗争,又算得了什么?
蔡容坐镇江陵,肩负重任,当然也就只有李荩忱来看她的份儿。
朝廷承担医疗费用,就意味着朝廷将会介入到对医药价格的管控中。
蔡容转过身,摇了摇头:“臣妾只是贪和陛下多说两句话罢了。”
明清两代,中央集权达到了华夏历史上的顶峰,可是随之而来的呢?是闭关锁国、是思潮被遏制,是盛世之后,华夏数千年未有之变革、乱世。
国家养士三百载,实际上也把很多士给养废了。
所以当初李荩忱对上江南世家,才分外的有底气。
李荩忱对世家,从来没有心慈手软过。
拓宽了,见识过了更广阔的世界,自然就收不回来了。
比如内府在岭南的发展,就是得到冼夫人大力支持的。
就是沈婺华和徐素一留,杨丽华一走,李荩忱身边就剩下陈宣华和尉迟贞了,仿佛孤家寡人一般。好在来到江陵之后,便和坐镇此地以统筹巴蜀、南中和荆南等偏远地区医疗发展的蔡容会合。
“陛下心里还有妾身的一席之地,妾身就知足了。”蔡容抽出手,“陛下身子无大碍,臣妾开一个安神养气的方子,陛下平时也不需要用,什么时候忙起来不分昼夜的时候,再看着服用便是。”
只有真正走出这个井,才知道天之大,非蛙能想象。
现在这种模式也让李荩忱觉得怪怪的。
皇帝的专断独权和对于外来势力的复杂情绪——在李荩忱看来这种“天朝上国”的骄傲,与其说是自豪、自满,倒不如说是一种沉迷美梦不愿醒的迷醉甚至是不敢想、不愿想外界是否还有更强大之存在的自我麻醉——只会为这个民族带来隐患甚至灾难。
白袍用在自己人身上,一来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