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93年当财阀_第6章 黄金之地,板桥 (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黄金之地,板桥 (1)(1/5)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随着韩国首都圈房地产投机的过热,首都圈住房短缺问题开始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战争结束后,以首都圈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首都圈人口过度集中,终于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房价居高不下,住房难问题加剧民众痛苦-东x日报19890112p4]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政府决定解除对首都圈部分地区的开发限制,并将这些地区指定为新城开发预定地。作为建设200万套住房计划的一部分,韩国政府在首都圈建设了第一代卫星城市(盆唐、一山、坪村、山本、中洞)。

[政府将建设200万套住房,以缓解首都圈过度集中问题-朝x日报19890413社会版]

然而,仅仅依靠开发第一代卫星城市,并不能完全解决首都圈的住房短缺问题。因为韩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首都圈,有限的开发土地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住房需求。

[虚假店铺充斥村庄!第一代卫星城市沦为投机者的乐园-朝x日报19890411]

[为谁而开发?首都圈房价持续上涨-中x日报19930119]

[第一代卫星城市开发计划是否华而不实?首都圈住房难问题依然严峻-韩x日报19930122社会版]

最终,迫于舆论压力,韩国政府在1993年之后,暂停了大规模的卫星城市开发,转而采取分散开发住宅用地和允许开发准农林地的方式。

[政府将从1994年起允许在准农林地上开发一般住宅-朝x日报19930312]

然而,这种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很快便引发了首尔周边城市的交通、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不足以及财政负担等社会问题。

最终,在2003年,社会上形成了开发第二代卫星城市的共识。韩国政府决定在城南、华城、坡州、金浦、慰礼等12个地区,开发第二代卫星城市。

而板桥,就是第二代卫星城市的代表。

板桥。

位于第一代卫星城市——盆唐旁边的板桥,原本是一个名为“南端绿地”的开发限制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