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撷萃_梁羽生的小说让生活多一份安宁和踏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梁羽生的小说让生活多一份安宁和踏实(3/4)

碗粥,糊糊口而已。

但是连妥协讲究的糊口粥都被夺走的时候,会感觉到特别的残忍。

而这就是战争的性质。

战争没有传播得那么浪漫,它是很残酷的。

而这一点梁羽生先生是写出来了。

然后在写到石大娘择婿时,简直是生花妙笔,她第一次自由择婿,那时候是少女不知愁,说话非常直率,还有些冲,却是那个时代的特色。而第二次她是出于妥协,在战争中一个女人生活下来很难的,何况她还有两个孩子,那是不得已的。

这时候她说话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在说事实,后来的石大娘说的都是事实,很少谈到情绪、感受之类的,这就是年龄带来的成长体验。

梁羽生先生那支笔是活灵活现地把这么一个动态过程展示出来了。

而石大娘说到因为她,师兄弟闹矛盾时,她是充满了无奈。这时候谪公主冒浣莲来了一句话,这都是因为战争。

这句话太妙了。

如果按照现实中的情形,很多人就会就事论事,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一来,带来的就是是非,而不是和谐。

石大娘自己身受战乱之苦,就算有什么过失那也是无奈,而师兄弟两个更是不得已。要说是非,都可以说的,可是要说理解和宽容,也是有话能说的。

冒浣莲这句话并没有提到是非,也没有去解决矛盾,而是在矛盾的更高维度总结出事实,这样一来,连她婆婆都佩服和尊敬她,对她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

别说是小说里了,现实中有这样的人物,也是获得喜欢和尊重的。

这样的人太难得了。

而我小时候看书时,还真的没看出来。

也是写书评时,这才发现的。

所以我写得很投入,一边写一边去细看作品。

我还是第一次发现了梁羽生书里也有法律性,比如说桂天澜和师弟石天成在争石大娘,如果按照法律的思维,在战乱中可以判给桂天澜的,而且桂天澜也是有人缘的,石天成却不然。

也就是说以法律的思维来应对,石天成肯定是吃亏的。

但是梁羽生的书里是文学性,或者是人文性胜过了法律,也是超越了法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