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_第一百三十九章 团结的力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团结的力量(3/4)

当年的美国,以独霸的方式来决定世界事务。

受此影响,共和国必须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也更加平等的国际秩序,而利用战后重建援助计划来规划国际秩序,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会将战后重建放到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无条件的帮助上百个国家度过战后的难关。

从某种意义上件,这也是人类文明大融合的开始。

文明融合,不是指某个民族吞并或者消灭别的民族,而是所有民族相互容纳、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的文明。这就好比所谓的汉族,实际上是经过力凶多年的发展,由数百个不同的民族融合而成,最终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欧洲也有同样的观念,不然也不会在统一之后提出了“欧洲人”的观念,并且将此观念扩大到了所有白人民族上。

既然要融合,就得有一个核心。

毫无疑问,共和国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炎黄子孙成为人类文明大融合的核心,成为一介,囊括了所有民族的基础载体。为此,共和国不但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而且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还得以此为基础。将影响力扩大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上百亿人都接触与享受到由共和国带来的好处。

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帮助包括美国这些曾经的敌对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脱离战后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上的扶持只是表,真正的核心在文化上的渗透。仍然拿美国来说,在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不但派去了技术工人与建筑工人,还在美国成立了多所学校,除了向华裔教授汉语之外,还以免费入学的方式让其他族群的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把汉语当成了第二语言,为了推广汉语,共和国当局甚至将汉语成绩作为获取奖学金,以及到共和国本土的大学留学深造的主要考核指标。这种文化上的渗透,很快就扩大到了其他层面。比如在7月初,华商联合会就宣布,为了降低管理开支,将重点招聘拥有汉语基础的外籍员工。在一些汉语使用并不广泛的国家与地区,共和国企业则以委托培的方式,要求员工学习汉语。并且将汉语的熟练使用程度作为考核指标。语言绝对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