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_《前出塞九首·其五》杜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出塞九首·其五》杜甫(1/3)

《前出塞·其五》杜甫

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字词解释

-迢迢(tiáo):形容路途遥远。

-三军:泛指军队。这里指唐朝的军队。

-倏忽(shuhu):很快地,忽然。

-胡骑(ji):指敌方的骑兵。

诗句解析

-“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诗人以征人的口吻叙述,被带领着奔赴万里之外的军队。“迢迢万里馀”描绘出路途的遥远,突出征人离家之远,暗示了他们背井离乡的无奈与艰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此句写出军队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士兵们承受着艰苦,而主将难道能全部知晓?通过疑问的形式,对军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提出质疑,反映出士兵们心中的不满,也揭示了军队管理中的问题。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隔着河水看到对岸的胡骑,转眼间就出现了数百群。形象地描绘出敌人骑兵的众多和行动的迅速,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暗示着战争一触即发,也让征人感受到巨大的战争压力。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征人自叹刚到军中如同奴仆一般,不知何时才能建立功勋。一方面表现出初入军队的征人地位低下,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渴望通过建立功勋来改变命运的心理,但这种渴望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茫。

诗歌主旨

《前出塞·其五》以征人的视角,描述了他们长途跋涉奔赴军队后的所见所感。既揭示了军队中苦乐不均的现实,又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同时刻画了征人渴望建功却地位低下的矛盾心理。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征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军队不良现象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前出塞其五》与当时唐朝的政治、军事等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具体创作背景如下:

唐朝边疆战事频繁:唐玄宗时期,唐王朝在边疆地区战事不断,与吐蕃、突厥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冲突频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