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_《秋雨叹三首·其二》杜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雨叹三首·其二》杜甫(1/3)

《秋雨叹其二》杜甫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词语释义

-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阑,阑珊,将尽;伏,连绵不断。

-四海八荒:泛指天下。

-去马来牛:出自《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这里形容秋雨之大,水势浩渺,牛马难辨。

-禾头生耳:雨水过多,禾头长出芽蘖,蜷曲像耳朵一样。

-衾裯(qchou):指被子和短衣,泛指衣物。

诗歌解析

-首联:渲染压抑氛围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描绘了秋雨连绵不绝,整个天下都被同一片阴云笼罩的景象。诗人用“纷纷”突出秋雨的密集,“同一云”强调阴云的广袤,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昏暗和压抑。

-颔联:隐喻社会乱象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化用典故,秋雨使水势浩大,让人无法分辨牛马,又以泾水和渭水本应清浊分明,却在此时难以区分,来隐喻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混乱局面。诗人以自然现象的混乱来影射社会秩序的紊乱,表达了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无奈。

-颈联:关注民生疾苦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直接描写了秋雨对庄稼造成的严重破坏。禾苗因雨水过多长出“耳朵”(芽蘖),黍穗也因长期淋雨而变黑腐烂。而在这种情况下,却听不到有关农夫田妇的任何消息,暗示农民在灾荒中的悲惨处境,他们可能流离失所,或者陷入绝境,体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尾联:揭示社会不公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描写了城中米价飞涨,一斗米竟可以换取衣物的现象。人们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易,哪里还会去考虑米和衣物是否等值。这一方面反映了灾荒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