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视角的回忆录_第 161章 柴火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61章 柴火饭(4/8)

烟袅袅,散发出淡淡的柴火味。

其实烧火也是一个需要技术的活,不会烧的总是一会儿把火烧大了,一会儿烧小了,一会儿烧灭了。火没有烧好,衣服裤子都沾上一层黑黑的炭灰,手上脸上也是抹上了黑。还容易死火,烧黑心火。

其实,烧火是有窍门的,灶膛里的柴火不能太多,柴火架空,火心要空,这样才能把火烧好。那时妈妈总是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当然,烧火也需要跟灶台上做饭的人配合好,炒菜时要烧得旺旺的,炖菜时要小火慢慢地煨。

大人们在灶台那边忙这忙那,锅碗瓢勺,叮叮当当。切菜,放佐料、挥锅铲、锅里的菜“嗞嗞”作响,香味阵阵。米云这边可以把火烧得旺旺的,柴火“噼噼啪啪”作响,熊熊燃烧的火焰照得小脸红彤彤的,照得全身暖暖的。

那时候,家里的铁锅都是用木头锅盖,当然木头锅盖最好的材料是马尾松,锅盖上散发的松香味道,混和着饭菜香总是让人胃口大开。

夜晚的时候,柴火烧得“噼啪”作响,屋里不用点灯,灶里的火焰,穿过浓重的幽暗,把房间映得火红。

灶房也是孩子们的美食乐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吃,我们最喜欢的把红薯放在灶里煨着吃。

小伙伴把红薯放在灶里,用滚烫的柴灰掩埋起来,半个时辰左右,红薯就煨熟了。当小伙伴们剥落那层滚烫的焦皮后,咬上一口,烫在嘴上,香在舌尖,屋后小舅家五一以后就会打油,经常会烧火制炳,火烧的旺旺的,红薯在那个火下烤的嘴焦黄最好吃,家里的灶台烤个鸡蛋、红薯和马铃薯还是可以的,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熟,相当于还有零食加餐。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熊熊燃烧的火,和那呛人的柴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灶神的化身,是红火日子的寓意。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在实心,火要空心”这简单而质朴的道理。

农村的记忆太多因为米云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青少年时期除了在县城读高中,几乎全部时间在农村生活,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回农村老家的次数才逐年减少,甚至五六年不回老家一次,这也是农村正在消失的记忆。

每次回老家都无限伤感,路修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