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感到一丝激动,他平复了一下心情,又说:“今上已经年迈,诸皇子之中,我以为只有二皇子齐王能胜任大位。”
袁、常二人猝不及防听到这话,皆是一愣,看向江行止的眼神变了又变——这个起初对朋党派系深恶痛绝的人,如今竟主动作出了站队的姿态。这还不是一般的站队。
嗣位之争,没有几分破釜沉舟的胆量,谁敢在这种时候掺和这种事情?
本朝兵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掌管武官任免及包括镇戍、边防在内的军事行政。本部执赏罚奖惩、将帅进退之职。大历还未在江南站稳脚跟,朝廷部署尚且混乱,但北方蛮族入侵的脚步不会等人。
所以江行止也不能等。
他借池党的面子,借了在朝中能借的力,甚至私下借了齐王留置封地的兵,首先在淮南部署最后防线,继而一步步向北回逼。
好在皇帝无欲无为,朝中仍存有志之士,乡野仍具报国之民,主和派未能占据上风,抗狄卫国成为大多数人的一致共识。
戎狄虽有骁勇的骑兵、善战的步兵,但不了解中原地形,亦不了解中原战术,在淮河周围山岭水系的复杂局面中逐渐落了下风。
大历军民自此士气大涨。
连年的战事让大历损失惨重,好在淮南和江南仍有广袤土地,供给着军需粮草,爱国商人也慷慨解囊,捐银捐物。
老皇帝在江南驾崩,继颜党之后,本以为可以一家独大的池党竟从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分裂成支持太子和支持先帝三子豫王的两股。
太子在权斗之中日夜忧思,加上来到江南后一直水土不服,紧接先帝而去。
最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崩逝,与之相斗的豫王反倒在一瞬间成了篡权夺位的角色。
豫王自己都不知道朝中风向是何时发生变化,只是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大臣们看他的眼光总带着几分微妙的意味。
“诸位究竟是怎么想的?先帝驾崩,太子暴毙,现在不正是名正言顺让我继位的好机会吗?你们为何要放任‘篡权’之声在朝中肆虐,是觉得时局还不够乱吗?”
议事群臣之中只有资历最老的一位大臣告诉了他:“正因为身处乱局,才不敢轻举妄动。”
豫王看着这位三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