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学,老夫想要听听殿下对此有何见解;若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想来即便外出游历也不会耽误学业。”伏衍闻言躬身一礼,郑重道:“谢先生良苦用心,学生定然不辜负先生的教诲。”
治学之道博大精深,自然没那么容易用几句话说得清。伏衍思虑良久,正色道:“对于治学之道,学生觉得必然要怀有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无论何时都应该虚怀若谷,不可骄傲自大。至圣先师孔子尚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自然也不能因为自身的一点点学识而妄自尊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哪怕再不起眼的一个人,在他所擅长的方面也有我所能学到的东西。”伏衍稍微停顿片刻,见伏行之、申不易二人没有言语,又接着道:“学生认为学会不仅仅是知道,而是懂得了如何去运用,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先贤所言‘学以致用’大抵是这个意思吧。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致良知,以良知知行合一。运用所学、所知去解决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发掘出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方法,知行合一必不可分,否则便不是真正的知;那以为自己学到的知识,也便不是自己的了。”
闻言,伏行之大为震惊,喜出望外;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竟有这般见地;而且这个人还是他的孩子。申不易亦是眸露精光,心道:“此生能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死而无憾了!”
申不易抚须而笑,转头看向伏行之,叹道:“或许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殿下了!若想成儒化圣,必须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殿下如今缺少的也不过是人生阅历与感悟,若能苦学不辍,十五年内我华夏或可再添一大儒。”
尽管伏衍的回答让人震惊不已,但伏行之却没想到,申不易给伏衍如此高的评价。十五年后伏衍也不过三十岁,一个三十岁的大儒?亘古未闻!更何况伏衍文武兼修,将来的成就已经无法估量了。听闻申不易的夸赞,伏衍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丝骄矜之色,反而有些受宠若惊,赶忙道:“先生谬赞了,这宇宙浩渺无垠,人生却十分有限,学生只求有生之年能明悟哪怕其中一丝真谛,便已无憾了!”
伏行之二人闻言皆是满意的点点头,若只论天赋,或许这世间惊才绝艳之辈数之不尽,可最终能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这其中的决定因素便是心性。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