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说话总是一针见血又故弄玄虚,李尝浅也搞不懂师傅是讥讽自己还是别有深意。
“无道”的李尝浅还好遇到了“有道”的师傅。
掌门用自己多年的修道经验,帮助李尝浅总结了一篇精简的“道法”,取名《静心咒》。每日清晨师傅会将徒弟唤入醒身阁内,面对面传授道法内容。
起初李尝浅觉得《静心咒》又是一些无用且晦涩的道法经文,但是师傅亲自口述传道,做徒弟的多少也要给些面子。
难以置信的是,每当李尝浅默念经文并运转归藏心法时,丹田内的内力就会犹如充沛的泉水,涌入各个穴道。
就是靠着掌门传授的经文,少年才勉强达到归藏心法的第四层。
师傅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教给了徒弟所有的剑式,一共只有九剑。单从招式看,剑法实在是简单,总结来说就是把胳膊伸长,然后刺向目标,像是愤怒的公鸡拿嘴巴啄人。
不同于其他同门的潇洒飘逸,掌门传授的“抚云剑法”动作单一,虽说有九剑,但都是差不多的出剑方式,没有“劈,砍,削”的招式,“刺”是唯一的技法。
一早的诵经结束,师徒二人面对面坐在屏风后的两朵蒲团上。
李尝浅瞪大眼睛看着师傅,希望能在下午和钟子良的剑法比试中得到一些提示。
“出剑,收剑。”对面的老人还在闭目养神,微微思考了一下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谢师傅。”少年暗暗翻了个白眼,似乎不太领情,说完这句就离开了。
李尝浅出了醒身阁就奔向悟剑长廊,师傅不让少年在悟剑长廊练剑,所学的九剑都是在醒身阁之内,练习也都是在师傅的注视下。
虽不清楚原因,但少年还是照做了,不过悟剑长廊有同门的道友,每当自己练完剑都会过去“观摩”一下。
身处同一屋舍的道五道六,剑法越来越高超了,看起来赏心悦目,行云流水。
李尝浅再看向钟子良,他是会令所有师傅都满意的习剑人,天赋异禀,修炼刻苦,走路时下巴微微抬起,气质好像下凡的仙人。
钟子良的师傅是山庄内的老道,和掌门同辈,德高望重,虽然早年传出对掌门的即位颇有微词,但最后还是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