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
清晨第一缕光线将徐病唤醒。
简单洗漱后,徐病上朝召开朝会,在朝会中,他提及了城东流民一事。
朝中各种反响不一,有大臣言国库空虚,余粮要用作军饷,实在抽不出多少。
徐病早便猜到这般说辞,答应不从国库调粮,退而求其次,要大臣们捐粮。
这些大臣各个可都是富得流油,拿粮食放在米仓中养老鼠,也不愿意给老百姓们吃一口。
朝中大臣倒是同意捐粮了,周公站在道德至高点,说只要徐病不动用国库,那么他们愿意,将家中的部分余粮捐给灾民,以施人道之心,以表天下之志。
最有权势的三公带头,其他官员也纷纷同意。
这一场朝会下来,徐病便筹够了近三百石的大米。
大熙贫苦,但官员既不贫也不苦,人人拿个几石甚至十几石,没有一点问题。
此外,徐病选出三名武将,将他们任命为“流民都护”,将城东流民,交给他们三人管理。
……
朝中杂事颇多,总体还算顺利。
下朝时,徐病走后,众臣各自打道回府。
“老师,糊涂啊,怎就顺了这厮的意,捐粮了呢?”
“那粮捐出去,可比我割肉还疼啊。”
一官员追上周公,忍不住抱怨道。
周公嗤笑一声,指着那官员,骂道:“糊涂,你可真是糊涂!”
“那徐病何许人也,你不知?你不怕?那赵青云的尸首,可还在城头挂着呢,你要不去瞧瞧?”
“这…可…这…”那官员双腿发抖。
还真有些怕,这不,他也是等徐病走后,才敢找周公抱怨几句。
“笨啊,你想想,我等若不先用捐献,把徐病嘴堵住,他迟早还是会问我们要的。”
“何不主动交出?”
“且流民之事,岂是粮食能解决的,等我等捐献的粮食用完,不就可以瞧那徐病焦头烂额了?那时他可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喽?再问我们要粮,我们也有话拒绝不是?”
“若是他中间出什么乱子,呵呵,这岂不是更是妙哉,且看他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