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大统的皇子。
然而,论谋略,论学识,论治国之道,猛地面临大事的司马辰却没一个合格。
若非如此,朝中的其他皇子,也不会觉得自己也有立储的希望。
当下让他来益州,看似是发配他,并失去储君继位的资格。但实际上,宣帝也不乏有锻炼他的意思。
有那么一个兄长在前,司马辰是怎么样,朝中的大臣心下都有数。立储看似容易,若没有那么些让人信服的能力,这个皇位决计坐不长久。
让司马辰来益州,一来,是为锻炼这人的能力,二来,也是为他找一条后路。
若其在此处表现差劲,无法成长起来,那么,即便是回到长安,宣帝也不会选其作为储君。
可若是
其能转变众人对他的看法,并在南蛮与魏的交战中,获得一定的功劳,后面的路铺起来,则容易的多。
同时,作为皇后嫡子,失去储君资格,有嫡子这个身份在那,其余皇子也不会对其放心,因此,但凡司马辰聪明一些,也应该知道,在益州收拢自己的心腹,届时即便是旁的皇子上位,他也至少有自保的能力。
最后,若是在这期间,其他皇子谋反,弑父夺位,益州的十万兵马,就将是司马辰最后的倚靠。
他若有那野心,大可两国战事结束后杀回长安,重新夺权,若没有,占下益州也未尝不可。
总之,派司马辰来益州,看似是让其远离权力争夺之地,可若是细想,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慢慢揣摩与品味。
听完赵瑾的话,谢蘅沉吟了片刻。
“司马辰是什么想法?”
赵瑾与司马辰二人关系匪浅,这在整个朝堂都不算是什么秘密。
原先司马辰无意皇位,赵瑾和人走的近,现在这个局势下,若司马辰有意争夺皇位,赵瑾作为好友,又是平阳侯和长公主的儿子,很难置身事外。
赵瑾顿了一下,他此间没有具体回答谢蘅的问,只给出了一个自己大概的看法——
“他近来成熟稳重了许多。”
谢蘅看向赵瑾,缓缓问出了一个问题,“你要帮他么?”
不得不说,这个问问的相当精准。
谢蘅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