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都应该秉承此念。只是想要让文道复苏何其艰难,文曲星失去光辉,在末法之时不过是普通石块。必须收拢天下文气,以无尽岁月温养。待时机成熟灵气复苏,才有重开之时。”
“尔需要忍受无尽痛苦以及煎熬,换来的不过是一丝可能。”
“为文道重现万死不辞,区区痛苦也煎熬又算得了什么?。”一人高声说着,无数人影出现。他们有的一手握着竹简一手拿着算盘、刀剑、毛笔……
林林总总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文士、儒商、儒将……
这些和儒有牵连的职业,都能在这些身影上找到痕迹有人惊呼,却发现没有办法吐出半个字,只能在心中呐喊:“七十二先贤,和三千弟子。”
“哗啦……”七十二人身后,三千弟子按照各自身份站立。有一人对着上空躬身行礼,声音激荡开来:“请先生授予文道在开之法。”
“佛家有因果之术,我儒门可借之。”声音在文曲星内回荡,不知为何,一名名跪在孔夫子庙中的文士们,感觉热血沸腾。当年这些先贤历经什么样的苦难,但现在看来,文道开的背后有着他们数之不尽的付出和心血。
“如何借?。”
“以心中文气留虚空之因,待灵气复苏就是转虚为实之时。”孔子高声说着,虽然看不到他的容貌,但所有人的脑海中都看到一位老者满脸凄凉的样子。
大道彰显,林子墨暗中动手脚,自然会不遗余力把影响程度最大化。
“何为虚空之因?”
“所谓虚空之因就是尔等的文心,一旦留下文心,末法时代来临就会先一步形神俱灭。”简短的话在耳边回荡,所有人都感觉到无尽凄凉。
强如夫子、七十二先贤以及三千门人都会形神俱灭,试问自己可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现在可还愿,留下虚空之因?待灵气复苏争一丝文道重开的可能。”
“人、阐、佛三教是否以做出同样的选择。”有身影询问。
孔子的声音响起:“据吾所知,他们以留下后手。只是毕竟比不得我儒门,付出的代价,比我等还多。至于究竟到何总程度,却不得而知。”
“弟子明白了,请师尊授予虚空之因。”一人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