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友邦后来的变化感到十分不解。
他看向赵仁义,疑惑地问道:
“我记得他当时在乡里过的还不错,怎么就上山当土匪了?”
赵仁义叹了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
“这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
你去雍城上学不久后,苏家坡的苏克勤从杨虎成的队伍里当了逃兵回来了。
这小子回来的时候,还顺手牵羊带回来一支步枪。”
王友邦知道苏克勤有枪之后,天天请他喝酒,两人很快就走得特别近。”
赵子铭微微点头,似乎开始明白了:
“难道王友邦是看中了苏克勤的那支步枪,想要借机做些什么不法之事?”
赵仁义继续道:
“没错,只不过王友邦的野心远不止于干一些不法之事。”
“他先是把苏克勤的那支枪搞到手。”
“然后利用自己的口才和人际关系,在乡里拉拢了一帮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给他们洗脑说,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要过上每天有肉吃有酒喝的生活。”
赵子铭听到这里,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年轻人就这么容易被王友邦蛊惑吗?”
赵仁义叹了口气:“这些年轻人大多没有什么见识,又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王友邦正是看中了他们的这一点,用各种手段引诱他们。
他们最终没能经受住诱惑,在王友邦的带领下。
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二十里之外的吴山,开始了占山为王的生活。”
“短短一年时间,王友邦在吴山立旗招兵买马、扩充势力。
集结匪徒达千人以上,马匹300有余,步枪300多支。”
赵子铭听罢,心中震惊不已。
他简直难以相信,短短的时间内。
王友邦竟然能从一个普通的逃荒者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千余匪徒的山大王。
这其中的转变实在太快,也太突然了。
或许是看出了赵子铭心中的震惊,赵仁义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王友邦能在这短短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猛,确实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