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之后,这批采购的机械也随之运进了梨林川乡。
有车床、铣床、刨床等工业机床设备两套,水力发电机组一套,柴油发电机3台……
这一切都是在避人耳目的情况下进行的。
机械全都在凌晨时分走小道运进梨林川乡,并且全都安置在了提前准备好的窑洞之中。
而从外面看上去,窑洞依旧是普通的窑洞,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对劲之处。
随着赵子铭一起回来的,还有经威尔逊介绍请来的十个老师傅。
这十人全都是晚清时期长安机器局的工人。
起初这些人都不愿意跟随赵子铭来,毕竟在这些人的眼里,汧县一带,就是穷困偏僻的代名词。
直到听说赵子铭给他们每人开出了每月十五块大洋的薪水,这些人才欣然接受。
只用了三天时间,这些机械设备就全部安装到位了。
当然,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生产军械,这是赵子铭目前迫切需要的。
一旦能够量产军械,对于当下的赵家,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跃。
“父亲,现在我们的军工生产线也初步建立起来了,现在200人的民团既要维持治安,又要保证工业区的安全,恐怕有点捉襟见肘!”
“而且,我们的枪支很快就能生产下线,武器这方面也不用担心。”
“我打算在现有200人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营的编制,将民团扩充到三个营600人!”
一旁的赵维德听完赵子铭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自从得知儿子赵子铭搞到200支步枪之后,赵维德的心中就有了些别样的想法。
早年间曾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他深知,在这个世道,有了枪杆子就有了无限可能。
而得知赵子铭竟然连军械加工设备都搞到手的时候。
他更是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变卖了在县城的全部资产回到了梨林川乡,以此来支持民团的发展壮大。
此时听到赵子铭要继续扩大民团规模,他是举双手赞成。
“招募团丁的事你不用操心了,这事就由我来负责,我在乡里当了这么些年乡董,说话还是有人听的!”
回到梨林川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