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起关陇_第35章 他们就没什么软肋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他们就没什么软肋吗?(1/4)

其实在前世。

委员会这种组织架构不仅那支威武之师曾建立过。

这种脱胎于苏国的组织模式,在后世中东地区的那几个战斗力极强的抵抗组织中都不同程度有所表现。

那几个组织的政治架构,基本上都是委员会制度。

委员会有委员,有常委,最高决策机关是常务委员会。

重大事宜都是常务委员们表决通过之后再实施,。

理论上常委们都是同级别的,但是常委里面又有一个牵头组织会议、提出议题的。

这个人则起到了最终拍板决定的作用。

作为宗教氛围极其浓厚的中东地区,对于康米主义也是极为排斥的。

但是这种源自苏国的政治组织模式却被普遍采用。

无论是冷战时期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复兴党,还是一直坚持到二十一世纪的库尔德工人党、黎巴嫩珍珠党等,都借鉴了这种组织模式。

由此可见这套组织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哪怕是在宗教氛围浓厚、极其排斥康米无神论的地方也都进行了学习和采用。

按照赵子铭的设想。

成立后的士兵委员将会逐渐演化为最基层的权力机关。

而今后随着实力的逐步扩大,这套架构也将随之上升到营团一级,乃至更高层面。

会议结束后。

四个新任命的连指导员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深入各自连队,开始进行士兵委员会的筹备和推举工作。

由于每个连都是由三个排组成。

因此确定每个排有两个委员名额,再加上连指导员,正好是七人。

指导员将士兵委员会的推举流程给士兵们作了解读之后,给了他们三天的时间。

在此期间,他们可以确定出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选。

三天后,四个连将同时举行推举大会,举手表决出委员人选。

另一边。

朱家大院。

四营的几个连排长还有朱文、朱武二人全都聚集在这里。

七嘴八舌向朱家训报告着这两天发生的一切。

听完众人的报告,朱家训冷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