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在哲宗重新启用神宗朝新法改革之后,几乎耗尽了大宋的气运,新法的改革,最终也演变成了新党与旧党的党政,从而变成了新党排除异己的手段。
由此,大宋的中兴经历神宗,哲宗,最终走向衰落。
自此积贫积弱,直至靖康之耻。
赵构继位时,大宋国土沦丧,北方领土全面丢失,不仅不思考收复河山,还只想着偏安一隅,苟活于世。
大宋最终也没机会再见到泰山一面。
见到始皇帝封禅太山的画面之时,赵构也是突发奇想。
“不若我修书一封,让金国皇帝让条路出来,让朕也去泰山封禅!”
“朕愿意给他增加岁贡,缔结盟约。”
对于赵构来说,向金国皇帝修书,乞求他让开一条道,对方应该会应允的。
信中,他还特意标注,自己没有打过江的想法,希望对方不要误会自己的意思。
愿意向金国俯首称臣。
早已被金国打怕的赵构,很怕对方会误会自己别有所图,若是让他们觉得这是一封宣战书,再次南下,自己就又得踏上逃亡的路途。
“我乃大宋,要苍天都臣服于朕。”
赵构大喝一声。
但却毫无任何作用。
————
大明。
“父皇,如今我大明国力蒸蒸日上,这都得益于父皇您的治理,您的功绩,便是提出封禅想来也不会有朝臣反对此事。”
朱标向躺椅上的父皇建议道。
当年父皇掀翻元朝,击退张士诚,陈友谅,奠定大明朝基础,如今大明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恢复了许多,
这些功绩,便是前往泰山封禅,也未尝不可。
朱元璋笑了笑。
封禅?
劳民伤财,自己没那功夫。
有闲暇时间,不如杀两个贪官来得痛快。
“咱没那么些弯弯绕绕,只希望天下百姓,全都能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
“虚头巴脑的封禅,劳民伤财又没什么好处,这种事咱不干,不稀罕。”
朱元璋是受过苦,挨过饿的农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