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为了打工赚取生活费,另一方面则是他原本的打算是为了争取留在大城市奋斗几年后就把爷爷接过来享福,毕竟大城市医疗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总是要比小地方好的。
但谁承想……
想到这,苏铭默默叹了一口气拉着行李箱一步步向村口走去。
“欸,这不是崖上老苏家的宝贝孙子吗,怎么回来了?”
“哟,老苏家的大孙子回来了?!”
“老苏家的这回回来打算住几天啊?”
“……”
由于村子的正门口就有一棵树龄差不多和村子建立的时间同岁的大槐树。
那么,懂得都懂,这棵大槐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村里的那些叔叔婶婶、爷奶们常来的唠嗑扯闲话唠家常的地方。
人一多自然嘴也杂,因此在苏铭刚进村门的那一刻就有村里人注意到了他打起了招呼,
各个村里人对他这个后辈的生活都还是挺“关心”的,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笑呵呵的问什么“有女朋友了没?”“大学是不是学的计算机,家里电器坏了能不能帮忙修理一下”“小苏,要老婆不要,婶帮你介绍个当个媒人”……
等等,
诸如此类的可以说是苏铭自上了大学之后每次回村的常态。
而面对村里人如此热情的反应也只能笑着打呵呵胡乱的“嗯”“啊”两句后,赶紧脱离这片“是非之地”。
在距离村口再往前走差不多五六百米的一处上坡处,一排三户的传统的北方四合院类型的房屋正静静的丽仔崖上。
而这三间房屋其中中间的那座,门前栽种了一棵梨树的院子,
那就是苏铭的老家,也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房子面积差不多有两百多平,主屋是传统的老式房梁结构,而下院左右两边的房屋则是后来建成的水泥钢筋的平房,下院的旁边则是用来做饭的厨房以及用于堆放各种农用器械以及家里供水洗澡的水房。
在掏出钥匙打开门前的锁之后,苏铭第一时间就先从院中的水井中拔出一桶井水提到门前去浇灌那棵长势差不多已经有房屋高的梨树。
门前的这棵梨树是苏铭的爷爷在他出生之时亲手种下的,稍微迷信一点的话,按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