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们的那段小时光_第12章 主动去靠近热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主动去靠近热源(2/3)

几个食堂的很多个打饭阿姨都很了解。我有一套哄阿姨开心的窍门,跟她们套近乎的时候,除了要狠狠地夸她们白了、瘦了、皮肤好了,还要盯住她们每天衣服啊、发型啊的变化。

比如山西刀削面的王阿姨,她给我加肉卤的时候,我就说:“哎呀,阿姨新买的衣服吗?这个颜色好适合你呀,是家乡的特色服饰吗?……”

这个时候,她会一边用勺子盛肉卤子,一边思考,她手里的动作就会变慢,就会给我加得更多。当然,更多的时候,因为她们质朴无华,却内心善良,她们也能从衣着打扮上,看出哪些孩子,是需要多加一点肉卤的。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第一食堂拉面的一个新疆小哥哥。别的人,买好了饭,总会去找位置坐着,然后等食物做好,阿姨喊了,才过来端回去吃。

我不,我每次就站在柜台外面,看小哥哥拉面条。他身材不高,但异常结实,仿佛每一块肌肉都蕴藏着力量,甩着面团啪啪响。他的脸庞棱角分明,皮肤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眼睛深邃而明亮,有少数民族那种得天独厚的深邃立体的五官。

但我最欣赏的是他的那双手,我感觉他的手非常灵活而有力。手指上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我特别喜欢看,他娴熟地操纵着面团,面在手中不断变换着形状,时而拉长,时而揉捏,他站在拉面摊前,就仿佛变成了一位艺术家,我觉得这就是艺术,我就在旁边看,还嘟嘟囔囔地夸他,喊他“拉面艺术家”。

这时候,如果有同学在我身边,会强行把我拉走,他们会觉得我太丢人没眼看,把人家拉面小哥说到羞得满脸通红,可是我以前是真的没有见过拉面的制作过程,真心觉得好厉害,真心地赞美他的呀,嗯,我赞美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

你看,我从山间走到大城市,从不知清贫到接受清贫,我想我起初的痛苦,就是来自“比较”的痛苦,好像是在大雪天里,自己坐在山头,然后转头看见别人坐在热炕头。

然而最先让我释怀的是一日三餐,我跟自己的同学比,我可能掏光家里所有的钱,才能跟她们用一样的手机,但是咱可以,不跟她们比手机啊,咱们可以吃一样的饭啊。

那时候我的好朋友,她总会说:心情不好,去酒吧干一杯啊,给我的爱人点一杯威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