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钞玄谈_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六(4/33)

法界故初门即事此门即理三即事理无碍四即事事无碍故。

▲第三彰其无碍然上十对皆悉无碍今且约事理以显无碍亦有十门。

第三事理无碍观中疏文分三初总标二一理遍於事下别释三上之十事下总结今初言十对皆悉无碍者谓一教义无碍二理事无碍三境智无碍乃至十应感无碍今且约事理无碍者事理是所诠法中之总故又诸处多明理事无碍故为成四法界故。

▲一理遍於事门。

▲谓无分限之理全遍有分限事中。

▲故一一纤尘理皆圆足。

一理遍於事下第二别释十门即为十别一一门中多先正释后会前义即前性相不同中十对之义或一门会一义或二门同会一义或一门以会多义至文当知又十对中唯会法性以是同教一乘义分齐故如前云三乘一乘别今但会一乘五性一性别但会一性十对皆然今初第一门不会至第二门一时会故疏中三初标门。

●次谓无分限下正释谓理不可分故无分限事随缘别故分位历然而不相离故得相遍今明理不异事故遍事中。

●后故一一纤尘下结成遍义若不全遍则理可分事不全摄亦不即理如一纤尘事事皆尔正遍此时不妨余遍故亦非余处无理全此全彼亦非二理。

▲二事遍於理门谓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遍法界。

二事遍於理门者文中二先正明后会前前中所以要全同者以事无别体还如理故若不全同则不如理色不异空义不极成然相遍二门超情难见何者谓事既有分理即无分如何得遍若尘遍法界尘应非小理遍同事应如小尘今明由事与理有非一非异义故以非异故全同以非一故不坏分无分别则事理两分如海与波一波全遍大海以同海故大海全在小波以海无二故全在一波亦全在诸波同一海故。

▲由上二义互该彻故皆同一性。

由上二义下二会前义於中分二先会一性后会一乘前中三初明一性无性二明成佛不成佛三明无性即佛性初中先正明后引证前中谓事有分限理无分限五性约事一性约理今理遍於事则一性之理全在五性之中事遍於理五性即是一性故云互该彻故皆同一性。

▲故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於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盘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故出现下二引证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