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_别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别问(4/8)

间一切亦断灭。亦恒常也。非断非常见。世间一切。亦非断灭。亦非恒常也。此四种见。单复参错之有六十四种。西天竺修道者。不悟自心。妄自窥测。各执一见。与道相背。所以谓之外道。如南北东西。各争一路。而不达通畅十虚之当前大路也。此种外道。一经点拨。多有当下知归者。至於异端远离道路。别寻蹊径。多以小术小数。簧惑於人。有堕其云雾。而不知非者。由不识本心。不逢良导故也。世尊初学道时。亦先历试邪法。然知非即舍。乃证菩提。广以大乘而为度脱。若执吝不悔。将来难於救度。如来说为可怜悯者。问曰。即以佛教言。有讲有律。今皆并行。何以称宗统而编年也。祥符曰。道之在人心。如水然。水散流为四渎百川。而朝宗於海。四渎百川之水。归海而成一味海者。四渎百川之宗也。故言海。而四渎百川之水统之矣。今夫道一也。而弘道之迹不一。曲顺机宜随时施设。其立法也。必有所宗。久而日沦於迹。渐失其宗。如水泛滥横行。而以邻国为壑者有之矣。此宗之不明。无以统之也。宗统创述。必征乎时。因时明宗。大统斯在。是以释迦文佛雪山成道之时即欲一切众生。同证此道。而观机垂慈。遂有四十九年之教。其教也。一音演说。一一皆宗。而众生随类得解。失佛本怀。故於灵山一花拈出。全体付授迦叶。四十九年之大宗。昭然揭日月而中天之统垂於后。唯法身大士。能契此宗。传持密护。具体而微者。有演佛之经以为教焉。有奉佛之仪以为律焉。其始也皆宗之所摄。而其渐也究妙失宗。遂支离之。教忘其为诠宗之言。律忘其为表宗之行。饮水分河。统斯涣矣。时移世异。隐显微茫。甚而清浊泾渭。溟涬河汉。统斯淆矣。此皆宗统不明。年历无征。以致考信无从。滔滔天下。徒深望洋之叹也。佛祖圣贤。以及诸子百家之道。不外一心。心之全体。圆澄如海。性海湛然。支流遍注。圆湛性海。妙极一心。遍注支流。散周法界。今之画佛祖圣贤及诸子百家而区别之者。是不曾体究此心量之到极则处。喻犹观水者只观其澜。而未遡其源。若体究此心量之到极则处。则佛祖圣贤诸子百家。归源又岂有二乎。诚能遡源於海。而万派千波之回澜自消释矣。今以性海之大宗。统心源之流注。汇四渎百川而循流知源。一滴全潮。初无二水。杯盎沟涔。江淮济泗。水无不在。即海无不在也。在在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