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龙潭付法。
鉴剑南周氏子。蚤岁出家受具。精究律藏。於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尝讲金刚经。时谓之周金刚。后闻南方禅席颇盛。鉴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饼点心。婆子指担曰。这个是甚么文字。鉴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鉴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见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鉴无语。婆遂指令去参龙潭。至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见。信於屏风后引身曰。子亲到龙潭。鉴无语。遂栖止焉。一夕侍立次。信曰。更深。何不下去。鉴便揭帘而出。见外面黑。却回曰。门外黑。信点纸烛度与鉴。鉴拟接。信便吹灭。鉴豁然大悟。便礼拜。信曰。子见个甚么。鉴曰。某甲从今后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信升座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上立吾道去在。鉴遂取疏钞於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
癸卯三年。
甲辰四年。
禅师双峰下第六世鸟窠道林寂。
林径山钦嗣。见秦望山长松。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有侍者会通。一日辞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林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林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通先为六宫使。德宗甚眷遇。恳求出家。遂赐归休下。求师得度。执侍精勤。后居招贤寺。俗姓吴。名元卿。杭州人)白居易守杭时。入山谒林曰。禅师住处甚危险。林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林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林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林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二月十日无疾。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
禅师石头支下邓州丹霞天然寂。
然本业儒。入京应举。宿於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