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统编年卷之十四
震泽祥符寺沙门释 纪荫 编纂
参学门人 (秉旵秉密秉岩秉嵤)等 仝校录
常州天宁寺沙门释 清如 重校
五宗纪
宗具多义。曰始。初受命也。曰本。流源所自出也。曰继。传统绍述也。曰法。立法垂绪也。曰主。大纲主要也。曰尊。道德可尊也。曰众。众所崇仰也。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祖。各首建宗旨。故曰五宗。
三峰藏曰。命将者必以兵符。悟心者必传法印。符不契。即为奸伪。法不同。则为外道。自威音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也。昔人证之。遂默契其微而不分。后人似之。故建立其宗以防伪。法法自明。心心相印。岂若室中密授之死法耶。尝试原之。一○中。蚤具五宗宗旨矣。五宗各出一面。然有正宗。第一先出临济宗旨。此相抛出。直下断人命根。於一○中。宾主辊辊。直入首罗眼中。所谓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自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是也。次则云门三句。一字关也。沩仰圆相。本於此也。法眼谈教义於六相之外。曹洞分回互於黑白之交。只一○中。五宗具矣。
安隐忍曰。五宗各出一面。谓各出○相之一面以接人也。如洞宗以五位回互。或因偏以显正。或即正以摄偏。或兼至而背向俱非。或兼却而通身尊贵。皆即一面而通诸面者也。至临济宗。则直下全抛出矣。故以临济为正宗。非简偏也。犹曰五宗之长也。昔吉祥元实禅师。睹星月灿然有省。而未悟宗旨。晓趋天衣方丈。天衣聪问曰。五位君臣。如何话会。实曰。我这里一位也无。衣令参堂。而谓侍者曰。这汉有个见处。奈不识宗旨何。入室次。衣令行者五人。分序而立。实至。俱召实上座。实於是密契宗旨。述偈曰。一位才彰五位分。君臣合处紫云屯。夜明帘卷无私照。金殿重重隐至尊。知此者。可与言圆相之开合矣。知相之开合。可与论五宗之同异矣。
或问祥符曰。五宗何以立也。祥符曰。以悟处不同。人根复异。垂慈立法。各主其要。以定纲宗。如世之三代。文质因革损益。互有不同。而要之。使人归於中道也。大道之原。一尚不立。何有於五。一心之极。道尚难名。何有於宗。然会一心而归大道。其本末偏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