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大法。约三种渗漏。以辨衲子。非意断苟为。皆本佛之遗意。今丛林闻渗漏之语。往往鼻笑。虽洞山复出。安能为哉。
祖示纲要。
一敲唱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叶路隐全该。宝印当风妙。重重锦缝开。二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三不堕凡圣。(亦名理事不涉)偈曰。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曹山祖示三堕。
示众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时有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甚么堕。祖曰。是类堕。曰不断声色是什么堕。祖曰。是随堕。曰不受食是甚么堕。祖曰。是尊贵堕。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若执初心。知有自己。及圣位。故曰类堕。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时。摈却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即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等事。随分而昧。任之则碍。所以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祇是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岂况其余事耶。
祖示四禁。
示偈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安隐忍曰。洞上宗道合君臣。位分贵贱。由正偏而及兼。带自奉向以至功功。如指与拳。举一该五。混则知处。类之弗齐。妙无以加矣。但辞多典雅。理亦舂融。若镜之照花。虽情理俱绝。而娟娟可爱。是故蓄情之士。对之情生。抱理之夫。观之理着。此情渗漏之所以设也。夫情之所结。因见不忘。情见相私。语成窠臼。片瑕千累。众病一源。故曹山立三堕以明尊贵。设四禁以辟邪途。捐不赏之功。绝未然之祸。渠无国土。何处逢渠。我本无疮。勿伤之也。后世不曰洞曹。而曰曹洞。其在此乎。
辛巳二年。
壬午三年。
定上座参祖。
定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下禅床擒住。定拟议。祖与一掌。定伫思。旁僧曰。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作礼。忽大悟。后南游。路逢岩头雪峰钦山。举祖赤肉团上无位真人面门出入话。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