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奉金请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尝痛心於此。夫大觉虽先师开山。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舍彼不取。而必欲某尸之。何识量之不广也。某非畏住持。实畏嗣席於开山也。故退避力辞。而举足下。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岂可狥世俗而易其所师哉。或欲狥俗易嗣。则某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
甲寅延佑元年。
诏祖不起赐金襕袈裟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净慈熙迁径山未几返仰山。
法师别峰大同出世萧山净土寺。
同字一云。号别峰。上虞王氏子。生时父见庞眉僧振锡而行。问僧来自何所。曰昆仑山。竟排闼而入。父急追之。寂然无有。暨闻儿啼声。笑曰。儿岂向来浮屠也。得度受具。会春谷遇讲经景德。同往依之。遇升宝林。召问谓曰。子学精且博矣。恐滞於心胸以成粗执。曷从事思惟修以刬涤之乎。同即出钱塘。参元熙。旧所记忆者一切弃绝。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阅六暑寒。俄参祖。同将久留。祖曰。贤首之宗。日远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张大之。毋久淹乎此也。为赞清凉像而遣之。出世萧山净土。
禅师荐严竺元妙道诏住黄岩鸿福。
道嗣育王珙。住慈源。迁昆山荐严。诏主鸿福。赐号定慧圆明。净慈灵隐两剎交请。俱不就。晚终紫箨。
法师秦州景福寺英辩寂。
辩传法於栢林潭。住秦州景福。摧伏异见。树正法幢。道行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虽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为无佛世之佛也。世祖闻风。降旨旌异。六月无疾而寂。
祖示居士赵孟俯心要。
俯字子昂号松雪。宋宗室。年十二。即好写金刚经。与僧语亲若眷属。每受祖书。必焚香望拜。提举江浙儒学时。叩祖心要。祖为说防情复性之旨。后入翰林。遣问般若大意。祖有净土偈一百八首。俯作一百八赞手书之。
祖复居士冯子振问道书。
振号海粟。访道祖。祖复书曰。今古利达之士。靡不知三界是大梦宅。苟不曾一回亲切警悟。则与此所知之心。俱落梦寐。故曰所知障也。惟阁下於吾道。信根未尝不深。独未见其於信处。能脱略所知否。世间浮光幻影。能几何时。向者鄙偈中有披衣终日坐茅堂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