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白话文_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滦阳消夏录二(3/22)

夜月明朗照之时,他周围站满了一群学生,接着带他们来到河间献王祠外的田埂上乘凉,闲着无事,遂讲解≈lt;三百篇》拟题应考之法,声音洪亮,如敲钟鼓。接着,又叫学生们朗读《孝经》,正在朗诵之际,塾师抬起头来,忽见祠堂门前的两棵五围粗的古柏树下,隐隐约约好象有人。走近一看,奇形怪状,不象人样,但自信在献王祠前不会有孤魂野鬼,于是上前请问那些人的姓名,回答说叫毛苌、叫贯长卿、颜芝,叉问何事至此,答日为了拜见献王而至此。塾师求之不得,再次叩拜请求传授经义。只听见毛苌、贯长卿齐声回答:“你所讲解,无法理解,没法讲授。”塾师再拜说:“《诗》义深奥无穷,象我这样愚笨的人更能教会,颜先生给我讲讲《孝经》,可以吗?”颜芝转过脸去说:“刚才你们朗读《孝经》,句句漏落颠倒,况且,这都不是我传下的版本,不知从何讲起。”不久,好象是献王的声音传了过来:“门外何方醉鬼,一派胡言,吵了这么久,也该滚了吧。”我认为这件事是高雅有识之士编出的笑话来嘲笑那些志趣不高、目光短浅的读书人的。这正应了《庄子》里的一句话:“空穴来风,桐乳来巢”。

先父姚安公生性严厉,家中没有杂七杂八的宾客。一天,姚安公同一个衣衫破烂的人说话,呼唤我们兄弟向他行礼说:“这是宋曼珠的曾孙,不通消息很久了,现今才见到。明末兵乱,你们的曾祖父年十一岁,在战乱中流浪,靠着宋曼珠才活了下来。”于是想方设法替他谋求生计,并告诫我们兄弟说:“道义所应当报答的,不必谈论因果报应,但是因果确实也不差。过去某公受人重生的恩惠,富贵了以后,看到恩人的子孙零落,他竞淡漠得像个陌路之人。后来某公生病困顿,正在吃药,恍恍惚惚看到恩人亲手交给他两封信,都没有封口。一看,则是当年乞求救援的信。某公把杯子打翻在地上说:≈lso;我死得晚了!,这天晚上死去。”

按察宋蒙泉说:某公在明朝时做谏官,曾经举行“扶乩”向神仙求问自己的寿命。神仙判断他当死于某年某月某日。某公计算日期,已经不远了,因此常郁郁不乐。可是,到了他当死的那个日子,却安然无恙,后来进入本朝,官至九列。一次遇上同僚家举行“扶乩”,当年在明朝告诉他寿数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