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白话文_卷八如是我闻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如是我闻二(4/29)

子遇狐叟的事情大意相类似,不应孩尘俗的人士与风雅的精怪,重见于一时,又同出于山东。或者李因为田的事情而附会,或者田因为李的事情而推移演变,都不可知。传闻中不同的说法,姑且保存它针砭世事的意思而已。

一个世家子弟,因为奢侈骄纵触犯了法网。死后几年,亲戚当中有召仙人降临的,他忽然附乩自己道出姓名,并且陈述惭愧和懊悔之情。过后又写道:“在下家法本来严格,在下的遭祸,是因为太夫人过于溺爱,养成骄奢任性的性格,所以踏上了陷阱而不知道罢了。即使如此,在下不怨恨太夫人。因为在下在过去的一世中,欠了太夫人的命,所以现在用溺爱的方式杀掉我,暗中报冤。因果牵连缠绕,并不是偶然的。”观看的人都为此叹息。因为报冤而做逆子,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因为报冤而做慈母,这是书上的记载所没有看到过酌。但是据他所说的,竟是确凿而合乎情理。

宛平县人何华峰,官居宝庆同知时,一天在山道间行走,疲惫困乏,望见溪边有一间草庵,便到那里暂且歇息一下。只见门上匾额题为“孤松庵”,门联写道:“白鸟多情留我住,青山无语看人忙。”有位老僧迎出门来,请他入庵落座,并备茶水,茶香清洌。主人很冷落,毫无待客之意。何华峰回顾,但见三间庭堂朴素典雅,墙中间上悬一轴佛像,用隶书题道:“半夜钟磬寂,满庭风露清。琉璃青黯黯,静对古先生。”未署姓名,印章也模糊不清。旁边一幅对联,题道:“花幽防刭蝶,云懒怯随风。”也未题款。何华峰指着画联问老僧:“这是师父自己题的吗?”老僧漠然不语,只用手指指耳朵。何华峰归途再经此地,却只见波光涟滟,雾气蒸腾,四外寂静无声,哪里有茅庵的影子?仆人忽然想起曾在此丢失一枝烟管。找了找,发现仍在古柏下。何华峰竟不知是佛祖,还是鬼魅。他画有《佛光示现卷》,并自记始末极详。他死后,想来那画与题记也如烟云般消亡了吧。

族兄次辰说,有一个与他同在康熙五十三年被举为孝廉的人,曾游嵩山,看见一女子正在溪边打水,就试探着向她讨水喝。那女子很痛快地给他一瓢;又试着问路,她也爽快地予以指示。于是他和她坐在树下谈话,那女子似乎很有些修养,绝非田家女。他疑心是狐魅,却又爱恋她俏丽风雅,便很亲密。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