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白话文_卷八如是我闻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如是我闻二(8/29)

滩,长达一百二十里,并且都是积沙所成。中央有座名叫“天生墩”的大土山。戍边的将士就驻守在这里。每到冰雪夏融时,水就储存在那里,以供往来的驿使使用。当初,威信公岳钟琪西征时,看到这座山岗便推断这原必是一座大山,只因为飞沙掩盖,如今才露出顶部。既然有山,必定就有水。于是命令士卒去开凿水井。才打到十多丈深时,忽然看到拿铁铣的兵士纷纷掉了下去。到洞口边一听,只听见里面有雷鸣般的风声,于是他命令停止开凿。等我出关时,原来的那个洞穴已毁,但还能看出它的遗迹。根据考证,佛氏有地水风火之说,我也听说陕西有人迁葬,当打开墓穴时,棺材已有一半被烤焦的情况,千总菇大业就亲眼见过此事,他说这是地火烧灼所致。我还听说,献县有个刘氏,母亲死后替父母合葬。等他启开墓穴却找不到父亲的棺材。他却在七八步外,发现土中倒插着那副棺材,另外这件事先父也亲眼看见了。官居参知的彭芸楣也讲过这样的一件事:在他家乡有个迁葬的人,他发现棺木中的骸骨都聚在一角,好象堆起的柴垛,那也是地风吹成的原故。因此可知,大气在地中旋转时,阴气化成水,阳气化为风化为了火。水土同为阳类,本是一气相生,因此无处不有。而阳气包含在阴气中,阳气较弱者,烁动之性被阴所解;稍为强壮的,则聚合成硫黄、丹砂、矾石等物体,最强盛的阳气,则郁集化为风火。所以地风地火总是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不是到处都可看见的。

伊犁城里没有井,人们都出城到河里面汲水。一个佐领说:“戈壁都是堆积的沙子,没有水,所以草木不生。现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假如它的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活?”于是拔除树木,就它的根下面凿井,果然都得到泉水,只是汲水得要周长的绳索罢了。因此知道古代称雍州土犀水深,显然是不错的。徐公子蒸远曾经参预这件事,有一次对我说起过,这个佐领可以说是格物————能够推究事物的原理。蒸远能说出他的姓名,可惜我已经忘记了。后来乌鲁木齐修筑城池时,鉴于伊犁的没有水,于是选择通向湿润的地方以接近流水。我描写这个地方的杂诗有道:“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是记录它的实情。然而有时雪消水涨,则南门就不能开。又,北山旁支山脚逼近城门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