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白话文_卷十三槐西杂志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槐西杂志三(10/39)

去休息,却看到自己去世的长辈某先生在岩洞里。这子弟心里害怕,不敢进岩洞,但是某先生很亲切地招呼他。他估计不会有什么灾祸,就进岩洞见面行礼。某先生好像生前一样,问寒问暖地慰劳,又问家中事情,都很悲伤感慨。这子弟就问道:“您在坟墓在另外地方,您怎么一个人到这里游玩呢?”某先生感叹地说:“我在世时没有过失,但是,读书只是随着家人的安排,做官只是按本分供职,也没有什么建树。没想到死后埋葬了几年,坟墓前而突然看到一块巨大的碑石,碑首刻着螭头和弯弯曲曲的篆字,是我的官职姓名;碑文中所讲的,许多都是我不知道的事迹;其中比较有点根据的,又都言过其实。我一生朴实愚拙,看到这碑文心中已经不安,加上游人到此,读碑时讥笑评论;鬼怪到此观看,取笑嘲讽就更多了。我忍受不了这些风言冷语,只好躲到这里居住。只在逢年过节晚辈祭祀时,到坟墓的地方看望一下子孙罢了。”这子弟委宛地劝慰他说:“仁人孝子,也常用这来荣耀祖先。蔡中郎还不免讲违心的话,韩吏部也给人写过吹捧的墓志。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您又何必放在心里呢!”某先生严肃地说:“公道是非,每个人心中都能分辨的。即使可以欺骗别人,扪心自问也会惭愧的。何况公众的评论客观存在,欺骗别人有什么好处?让祖先荣耀应当实事求是,何必讲假话引起别人的诽谤攻击呢?想不到你一个名门望族的后代,见识也不过这个样子!”抖抖衣服,站起来走了。这个子弟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去。我说,这个故事是李玉典讲的寓言。他的岳父田白岩说:“这件事不一定真有,但这道理却可以成立。”

交河县有位老儒叫刘君琢,住在闻家庙,却在崔庄授徒。一天夜里,他喝醉了,忽然自己回家。当时刚几场大雨,回家的路上要过两条河,都因下雨而暴涨,他竟然忘了。走到河边,忽然又想洗澡,却怕汹涌的河水很深。忽然旁边有人说:“这里原来有可洗澡的地方,我带你去。”走到一个有一块大礁石的地方,类似渔矶,两人一起洗起来。刘君琢酒醒了一些,又叹息道:“这里到家不过十余里,被水阻隔,要多走四五里了。”那人说:“这里也有可以淌水过河的地方,我带你去。”于是两人提起衣服径渡过河去,快要到家时,那人匆匆告别而去。他叩门进屋,家里人都惊讶道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