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拄了拐杖出来了。大概是朝官的仆从们把外放的官员看作天上人。这仆从得到主人外放的消息,正站在台阶上,高兴得跳起来叫:“我今天登仙了!”不料失足摔坏了脚脖子,所以拄拐杖行走。几天后有消息说翰林一天里打发走了两个仆人,但罪状不清楚。随后便有人透露出消息说:“这两个仆人都要谋求看门人的职位,可是都被那个摔坏脚脖子的先占了。于是这两人都把自己的老婆打扮起来,等主人休息时来诱引他。晚上,一个妇人偷偷地带着点心,一个妇人偷偷地带着茶,都在黑暗中摸索着来到书房的廊下,却突然撞在一起,手中的东西都打翻了,两人恼羞成怒,相互骂了起来。主人不想深究,就把她们打发走了。诗的首句及三四句都应验了。这个乩仙怎么能预先知道这些事?真是无以解释。
我任兵部尚书时,有一次,去良乡为出征湖北的官兵们送行,在长辛店旅馆稍事休息。只见旅店的墙壁上题有《归雁诗》二首,其一是:“料峭西风雁字斜,深秋又送汝还家。可怜飞到无多日,二月仍来看杏花。”其二是:“水阔云深伴侣稀,萧条只与燕同归。惟嫌来岁乌衣巷,却向雕梁各自飞。”末尾题有“晴湖”二字,这是先兄的字啊。然而,那诗的语意及题写的笔迹都不是先兄的风格,该是另一个人。有人说:“有一位名叫郑鸿撰的先生,他的字也是‘晴湖,。”
偶然间看见田松岩先生拿着一把画扇,笔墨秀雅圆润,很像文征明的风格,说是他的亲戚德芝麓所作。上面有一首诗,说:“野水平沙落日遥,半山红树影萧条。酒楼人倚孤樽坐,看我骑驴过板桥。”风味自然超脱,有出尘的风致。还有德先生的题词,说诗是卓悟庵所作,图画便是画这首诗的意思,所以把诗一起抄录在上面,大概也是喜爱这首诗的。田先生说,悟庵名卓礼图,但不能详细地讲出他的经历。大概是长期担任微小的官职,性情文思高雅,但姓名却不显著。这里记录保存,也算是郭恕先画的远山,只露出几个山头罢了。
在古人的祠堂里,都祭祀着某一方面的人。这能使后人联想到教化,从而学习效法,这就起到了维持风化的作用。这里有许多古人精灵常在,极为灵验。冒名假托,借以猎取祭祀的,也是有的。传说有个士子宿在陈留的一个村子里,因天热在野外散步。黄昏之后,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