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侦探小说的灵感,我经常四处溜达,东京市内的游荡路线大致如下:浅草公园、花屋敷[位于浅草六区北边至浅草寺观音堂的浅草公园第五区,俗称奥山游乐园。嘉永六年(1853)作为植物园开园,明治十八年易主后,开始展览菊工艺、活人偶,还开设动物园、游乐园,昭和十年将动物卖给仙台市,只留下后者,直至今日。]上野的博物馆、上野的动物园、隅田川的公共蒸汽船、两国的国技馆[国技馆是相扑常设馆,明治四十二年落成,位于东京本所两国的回向院境内,除相扑以外,也举行纳凉大会、菊人偶展等,受到百姓的喜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进驻军接收,归还后成为日本大学讲堂,昭和五十八年拆毁。相扑活动转移到昭和二十九年建成的藏前国技馆,昭和六十年两国新国技馆落成,取而代之。](那圆形屋顶令人联想起曾经的帕诺拉马馆[帕诺拉马(panoraa)是一种展览装置,在半球形圆顶内画上背景画,再在背景画前面放上大小不一的人偶及模型。利用透视原理,让观赏者看到类似眺望户外的辽阔风景时才能看到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我)。现在,我正从国技馆看完“妖怪大会[指“鬼屋”展示设施。昭和六年三月十日至四月二十九日,读卖新闻在国技馆主办了一场“日本传说妖怪大会”活动,除重现各种怪谈场面,出口附近亦设有“薮迷宫”。昭和八年,以“传说名宝大会”为名,展出知名寺院神社的宝物,及妖怪的吉欧拉马(类似平面的帕诺拉马),其中亦包括“浅茅原一家”(传说中住着鬼婆)的场面,昭和十一年举行国民新闻社主办的“世相博览会”,也展出“六道十字路”等恐怖场面的吉欧拉马。]”的返回途中。钻进久违的“八幡不知薮”,沉溺于孩提时代的怀旧记忆中。
这话还要从那天——那几天被催稿催得急,家里待不住了,在东京市区内大概闲晃了一星期左右的某天——于上野动物园偶然邂逅一名怪人说起。
当时是黄昏,差不多快闭馆了,游客大都已离去,馆内悄然无声。
无论是戏院还是曲艺场都一样,江户人看戏总等不到最后一幕,每个人都担心散场时存鞋处混乱不堪,节目还未结束就急急地往外涌,他们的这种性情实在与我不合。
动物园也是如此。东京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