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
内。纳同。谓温其经。使热气内入。血脉流通也。布衣血气涩浊。故当以火淬之。即近世针挑艾熨之类。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
金匮云。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今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桂枝五物汤主之。
血痹者。寒湿之邪。痹着于血分也。辛苦劳之人。皮腠致密。筋骨坚强。虽有风寒湿邪。
莫之能客。惟尊荣奉养之人。肌肉丰满。筋骨柔脆。素常不胜疲劳。行卧动摇。或遇微风。则能痹着为患。不必风寒湿之气杂至而为病也。上条言脉自微涩。而关寸小紧。为湿痹血分。所以阳气不能外行。故宜针引阳气以和阴血。下条言阴阳俱微。而尺中小紧。为营卫俱虚。所以身体不仁。故宜药通营卫。行散其痹。则紧去人安而愈矣。夫血痹者。即内经所谓在脉则血凝不流。仲景直发其所以不流之故。言血既痹。脉自微涩。然或寸或关或尺。其脉见小急之处。即风入之处也。故其针药所施。皆引风外出之法也。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