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户风府四穴。
不可轻用针灸。以多忌犯故也。目忽盲不见物。此相火也。太阳阳明气血俱盛。乃刺其鼻中攒竹穴与顶前五穴。大出血立明。他经出血。其病转剧。故曰。刺太阳阳明则目愈明。刺少阳阳明则目愈昏。近世有以光明草于上下胞打出血丝。往往获效。即三棱针刺血之法。惟可施之于有余暴发耳。
外障属风热上壅。上下胞肉。蓓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蔽其睛明。当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
内障属虚挟气郁。黑水神光昏翳。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不痛不痒。惟不能睹。须分气血脾胃治。
银海精微曰。夫眼者。乃五脏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属心。
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裹撷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一点黑瞳如漆者。肾实主之。是随五脏各有证应。然论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
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眼生新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神开大。淡白偏斜。此肾虚也。瞳神紧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凡热冲发于眼。皆当清心补肝。又不可拘执其水生木之说。析而论之。则拘急牵飕。瞳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谓风眼。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谓热眼。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
酸涩微赤。是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薄。则痒而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目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火。鲜红而赤者。为实热。两逞露。生肉者。此心热血旺。白膜红膜如拘轮者。此气滞血凝。热证瞳神肉壅。白睛带湿。色浮而赤者也。冷证瞳神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有风冷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肝热蓄聚而伤胞。所以胞合。此外证之大概。然而五脏不可缺一。脾与肺独无预。何也。曰。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睑。或目胞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