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师预测说:“祖骸迁到此地,于家今后富贵可期!”
于父跪谢大恩,曾师与其诀别,再也没有回来。
来年科举大比,于生深怕再次不中,惹得乡邻笑话。
于是没有参加城邑的科举考试,自己一个人远走高飞,准备到京城应试。即使不中也不会让乡亲们知道。
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好几个月于生才到了京城。
因为路上没有盘缠,于生便扮作乞丐一路行乞。
到了京城之后,没有盘缠打间住店,于生就决定到京城里的寺庙里借宿一晚。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尼姑庵,已经是日落西山。
先入庙拜了如来,就向寺中的比丘尼说明情况,打算借宿半个月,等待科举考试。
比丘尼岁数不大,有心戏弄于生,便说:“寺中人众都已出寺化缘,只剩自己一人待在庵中,留于生一人过夜,怕是会被人说闲话。
希望于生原谅,另行住宿吧”。
于生说道:“我一个本分的读书人知书达理,岂敢有这种想法呢?
再说我初到京城,手中没有一丝盘缠,希望比丘尼大发慈悲,让我小住半月。
科举考试结束,不论能不能金榜题名,我都不会再叨扰。”
比丘尼说道:“既然你这么可怜,又是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必然是对诗文相当精通。
我就给你出一个对子,你对的上就可以留下,对不上你就早点去另寻住宿吧。”
于生点头同意,连问是何对子。
比丘尼说道:“头插凤,凤插头,头摇凤舞”。
于生听后,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答案,只能灰溜溜地从寺庙中走出。
向前走了一段路程,看到前方烛火通明,人山人海。
打听之下,原来是京城当中有名的富贾在招婿。
于生又向前挤了挤。
看到台中站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身材妙曼,优雅大方,左右丫鬟相侍。
两边坐着一排长者,中间一位正是那招婿的富贾。
稍等片刻,富贾向大家宣布:“今日是我的爱女选婿的好日子,惊扰了大家,请不要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