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史书记载,隋朝仁寿二年(602年)玄奘大师生于偃师县南缑氏镇东北陈河村。
这个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玄奘的父亲陈惠一生好佛,二哥陈素被父亲送洛阳净土寺当和尚。
天性聪颖的陈祎,自幼接触佛典,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一岁那年,玄奘随史到净土寺当和尚,取名玄奘。
他不满足于在洛阳学到的佛学知识,遂到长安遍访名师,执经问难,锐意钻研经典。
他博览众书,发觉佛典各擅宗途,不完全一致,因此,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探求佛教的奥秘。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
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
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自此,开始在弘福寺整理、翻译带回的经典。
唐太宗专门召见了玄奘,表彰了他不辞劳苦西行取经的业绩。
还为他在长安建了大慈恩寺,成为玄奘译经和著述的经院。
九年中译经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及中亚的重要文献,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在讲经、译经、传播佛学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慈恩宗(又称法相宗),成为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
卡吉娜听得入迷,我顿了顿,喝了一口水,继续跟她讲道: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玄奘法师从小礼佛,颇有慧根!
但是他修行非常认真,也喜欢刨根问底。
玄奘法师修行中发现,佛教经典中有很多的错误,他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寻取真经。
他就向唐太宗李世民申请出国,一直都没有批准。
为什么李世民不批准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取真经呢?
我们要知道和尚在那个时候中国,可是一个国家的人才,不会轻易让人才出国的。
唐朝的皇家寺庙里面,只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