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都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
对茅台酒的品味过程,其实也是对神秘中华文化的一次追根溯源。
早在清代,茅台就有了“盐登赤虺河,酒冠黔人国”的美誉。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代表中国参展而受冷遇。
期间中国代表佯装失手将酒掉在地上摔碎,瞬间酒香四溢,在场人士无不动容。
茅台于是一举跻身“世界三大名酒”之列,这就是“怒掷酒瓶震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的故事。
1935年3月,中央工农红军长征期间进入仁怀地区,于茅台镇成功地渡过赤水河。
这也是“四渡赤水”当中的第三次。
在茅台镇期间,红军将士们曾经用茅台酒疗伤养病,迅速恢复了士气,重新走上革命战争第一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茅台成为中国的标志性礼品之一。
见证了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等社会生活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它作为宴客之宝,在各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启了历史性的访华之旅。
尼克松与毛主席、周总理的会见,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里程碑。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晚宴上,周总理特地安排了一种珍贵的酒,那就是贮存30多年的茅台。
当晚,宴会的氛围格外激昂。
茅台被端上桌,酒香弥漫在整个厅堂,令在场的美国客人感到匪夷所思。
他们惊叹不已,连连称赞着这些酒的香醇。
在品酒之后,尼克松突然向周总理开玩笑道:
“我听说您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个人喝多了茅台酒,想要点燃一根烟,可是在火柴摩擦时自己却先爆炸了!”
听到这个,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笑声,连周总理也跟着开怀大笑。
这时,周总理示意手下找来一根火柴,点燃之后,走到酒杯旁,轻轻伸入茅台之中。
随着火柴的接触,酒杯内瞬间升起了一条淡蓝色的火焰。
周总理眼睛盯着火焰,接着对尼克松说:“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