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欣赏其艺术表现,摹仿其形式技巧。这就由据以整理加工,进而至于摹拟和仿制。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金瓶梅》的出现,正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这一发展的新阶段。从此,文人创作就代替宋元以来以群众创作为基础的作品,而蔚成小说创作的主流了。这是说长篇小说。至于短篇“拟话本”,始见于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即《三言》,《三言》中“拟话本”的创作始于何时,已难确说。若三书的编刊,都在明天启年间,比《金瓶梅》的出现要迟许多年。冯梦龙与《金瓶梅》的作者差不多同时,但冯年纪要小得多。
次说第二点。我们又知道,宋元以来以群众创作为基础的长篇作品,其取材都是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讲的主要都是非常的事件、非凡的人物。人们喜爱说古谈怪,把眼前平凡的人和事倒忽视了。《金瓶梅》的作者摆脱这一传统,另辟蹊径,取材于眼前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平凡人物,以为这也有重要的意义,说是“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这使我国古代小说在英雄传奇和神怪小说之外,又有了鲁迅所称的“世情小说”。这一取材的转变,即由古远转到眼前、由想象落到实地,从一方面说,范围小了,眼界窄了,它直接表现的重大意义和惊心动魄的斗争,显然不如原来群众创作那么引人注目了;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却发现了现实,抓住了现实。这表明人们思想认识的一大进展,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方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新阶段。由于开辟了这一条大路,才有可能产生以后的比如《红楼梦》这样的伟著,而且使我国古代小说所取得的造诣几乎可以和二百来年后的欧洲现实主义巨著相提并论。这也是单说长篇小说。至如短篇,宋元话本里早有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不过多是构撰为悲欢离合、曲折离奇的故事,和《金瓶梅》一味白描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活动还是有区别的。但这类话本为《金瓶梅》开了路,给予了影响,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金瓶梅》以这样的开创精神出现,绝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作者个人的才能可以说明问题的。那是由于明中叶后时代社会的发展各方面都已提供了有关的必要条件,它的出现,只是水到渠成,出于历史的必然。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各方面变化的背景和此一时期小说发展总的情况,